日期:2025-07-29 09:30 點擊:
《鄉土中國》基本概念整理
序言
1.主題:中國社會學 / 鄉村社會學
2.目的:回答“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社會”
3.性質:從具體社會中提煉出來的概念;“鄉土中國”是指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不具有排他性
4.方法:直接來源是作者的“鄉村社會學”的講課內容,是邊探索邊講的,觀點完全是討論性的;根本來源是通過認識形成的概念
鄉土本色(第一章)
1.中國社會的基層是鄉土性的
原因:謀生方式、文化風俗、世代定居
后果:終老是鄉,人人相識、禮俗社會
2.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
原因:小農經營、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遺業繼承
3.禮俗社會:
(1)“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
(2)“鄉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在熟悉的環境里生長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與現代社會的矛盾-文字下鄉)
文字下鄉(第二章)
1.(空間格局)在鄉土社會中,文字是多余的,語言也不是傳達情意的唯一象征體系。
(1)鄉土社會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長相、聲音、氣味辨人
(2)文字的局限:文不達意;
(3)語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輔助表達
(4)語言的局限:原因:社會性(群體越復雜,共同基礎越有限)
(5)后果:“特殊語言”“‘特殊語言’常是特別有效,因為它可以擺脫字句的固定意義。語言像是個社會定下的篩子,如果我們有一種情意和這篩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過去。……我們永遠在削足適履,是感覺敏銳的人怨恨語言的束縛。“
(例子)眉目傳情、指石相證
再論文字下鄉(第三章)
(時間格局)“鄉土社會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中,在反復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們,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認得,而是沒有用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
(1)“文化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護著的社會共同經驗。這樣說來,每個人的’當前’,不但包括他個人的’過去’的投影,而且還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
(2)發展記憶是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個鄉土社會中生活的人所需記憶的范圍和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當一個人碰到生活上的問題時,他必然能在一個比他年長的人那里問得到解決這問題的有效辦法,因為大家都在同一環境里,走同一道路。”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400-678-9493 致遠交復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400-678-9493 致遠交復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