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26 08:31 點擊:
25.一個人履行責任是否意味著放棄自由?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有人認為,一個人履行責任意味著放棄自由。在我看來,須對責任和自由加以闡釋以得答案。責任可分為法律規定和道德約束的,如對未成年人保護之責任與不輕易踐踏路邊花草生命之責,至于自由,可分為個體行為之自由和社會開放之風貌。我認為,責任之中也可尋自由。
誠然,履行責任需要舍棄個人一部分自由。肩負保守國家秘密的重責,意味著我們必須仔細思考自己傳播的每一條言論,不可隨心所欲,為了不傷害每一株生靈,我們也許不能聽憑心引地前行,而被規范在道路中。
但是,這一定意味著自由的喪失嗎?不然。社會自由風氣的形成正離不開每個個體恪守責任與義務,維持社會有條不紊的運作。法律規定的責任是強有力的工具規定每個人的職責,而道德準繩在心中牽引的,是共建美好社會的愿景。倘若為了更多的個體自由而不去承擔應負的責任,那么社會表面的“自由”也只是混亂無章的粉飾罷了。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的利已性,渴望個體自由,但個體正面的自由是建立在積極社會風氣的基礎上的,故而履行責任仍然必要,且反而促進了自由的實現。
進一步說,先履行責任,舍棄一部分自由可助推后來的自由。正如是有了孔子一類心系禮樂制度,履行其責任的先賢,才后來建了“浴乎沂,風乎舞雩”的社會。責任與自由不是同時得或失的,履行責任之時,不妨為之后的自由著想,而勿僅拘泥于現時一刻的自由,
履行責任和享受自由不僅有著承啟關系,也是殊途同歸的。人享受并追求自由,是為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體悟獨特的存在價值,履行責任可以給個體提供需要感、滿足感,從而在現代社會給予人們充實的價值感,免于墮入虛無主義,在泛泛的自由中迷失。
再者,在承擔責任的體驗中,我們也可以尋找自由,發揮獨特性而非因被剝奪當下的自由而郁郁寡歡。梁啟超在《敬業與樂業》中呼喚每個人在本職工作和責任里找尋快樂與個人價值,電影《死亡詩社》中基延老師便給出了自己的回應。承擔教師的責任同時,他擁抱每個孩子心中詩意的夢,點亮他們心中幾近泯滅的熱情,成為最獨一無二的老師。學生們履行受教育權利的同時,也找尋到了心中關于愛、詩意的真誠,
梭羅曾言:“一個人越是能放棄一些東西,越是富有。”我說,不僅放棄暫時的自由能擁抱長久的價值,我們更可以在履行責任的同時,牢牢握住真正的自由。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400-678-9493 致遠交復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400-678-9493 致遠交復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