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5 13:02 點擊:
【原題呈現】
有人說,質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難。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說法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密涅瓦的貓頭鷹
有人說,質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難。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而事實的確如此,在效率至上的當代人們更缺乏質疑一件事的能力。
質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的難度更高,這一觀點并不是空穴來風的,它早已蓄謀已久。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紛繁蕪雜的信息在交互過程中極易造成人云亦云、三人成虎的現象,使人措手不及。未經過處理或是加工過多次的信息往往帶有指向性,輕而易舉地能將思辯能力差、不加思考的人們騙得暈頭轉向。然而,有判能能力的絕大部分人也被裹在信息洪流中,選擇輕信一件事。可見,無關于人的思考能力,社會環境占據了很大的因素。
“人是自己行為的結果,”薩特曾言。功利社會效率至上,它無不壓在迫于生計的人們身上。為了追求所謂的效率與價值,人們主動成為了復雜信息的接收者,放下了對未知的警惕性,凡是社會外界輸出的內容皆來之不拒。他們也曾有質疑的精神,也曾以凡人之軀抵抗過這個世界。但正如尼采所言“他終究未能追上太陽,他還是死了”他們最終還是成為裝在套子里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四處碰壁。
不可否認的是,質疑一件事遠比相信一件事付出的代價更大。在教會主導一切的中世紀,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無疑在挑釁教會所主張的地心說。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證明了真理一定會戰勝謬誤。蘇格拉底追求真知,他看穿了希臘民主政治的謊言,哪怕在公民大會上被判決死刑,仍然堅守正道、舍生取義。英雄偉人用生命教授予我們質疑的力量,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卻惰于思考,寧愿做信息的接收者而不是信息的輸出者,最終成為單向度的人。
相信一件事是結果,質疑一件事是過程。然而,手段被置換為目的。這有恃于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追求效率沒錯,尋求捷徑沒錯,但有錯的是人們心中的一桿稱有了偏差,它反映了即使人們有了放慢生活腳步的機會也不愿花費時間去質疑一件事情的真偽。
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人們應心如明鏡,志如尺衡,對抗真假難辨的世界。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