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1 10:05 點擊: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引起巨大關注。該《指引》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實行,專業選科要求相比以往“3+3”有重大的調整和變化。
另外,據最新消息,上海地區從今年的新高一開始,所有科目的合格考統一在高二進行,高一最多保留信息科技合格考;所有的加三選科等級考統一在高三進行。
我們先來看《指引》的通知要點,了解專業選科的重大調整。
通知要點
1、針對哪些省市和學生?
該《指引》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實行。適用于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廣東、江蘇、河北、遼寧、湖南、湖北、重慶、福建等目前已實施新高考改革以及后續啟動高考改革的省份。
2、針對哪些高校實施?
本文件下發對象中重點提到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這兩大類高校陣營幾乎涵蓋了國內所有高水平大學。
3、具體有哪些特別變化?
《指引》列出高校92個學科門類,其中65個學科門類要求必選物理,占比70.65%;56個要求必選化學,占比60.87%;55個門類要求必選物理+化學,占比59.78%。
更重要的是:針對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四大類自然科學本科專業,絕大多數都是要求必選物理化學。相比以往選科要求,物理、化學的權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尤其是化學。
法學類下,公安學類、政治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三個專業類,要求必選政治。
新物化雙選專業一覽表

以上是必選物理化學的專業匯總表,主要是理學、工學、農學、醫學4個學科門類,一共61個學科門類中有55個學科門類、近360個專業要物理化學雙選,占比達90.16% 。
原本很多單選物理就可以報的理工科專業都改為了物化雙選,包括數學類、物理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電氣類、機械類、自動化類、土木類,涵蓋了大部分傳統理工科與新工科專業。
以前基本只有清北復交浙的醫學院要求物化雙選,現在醫學門類下的專業基本都改為物化雙選。
以前小三門選化學的考生可以安心選擇的口腔醫學、藥學等專業,之后也要物化雙選了,只有個別中醫學類和中西醫結合類專業可以單選物理,比如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
當然也有些熱門專業并未設置強制性選科要求,包括了建筑學類與心理學類等。但是,前景預測,傳統強校的相關專業仍會有更具體的選科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學門類下的教育技術學首次要求必選物理。
新選科下的挑戰和應對建議
專業選科及科目考試時間的調整勢必將對考生的升學規劃、高中教學,甚至大學專業設置帶來重大的影響和挑戰,前景在此做出幾個初步的預測和應對建議:
【1】由于生物地理合格考統一安排在高二進行、等級考統一安排在高三進行,因此對于高中而言,整個生地的學習周期會被拉長。究竟應當將生地課程從高一高二挪至高二高三,還是將生地學習貫穿于高中三年?對于高中而言,在課程設置上將是一個極具變數的挑戰。
【2】顯然,高三半年中面臨3+3六門高考,對于新高一往后的高中生們來說,將會是極大的挑戰。因此,春考中的英語一考將會是一個愈發重要的“減負”良機,必須重點關注與把握。若能在英語一考中取得好成績,高三下的壓力相對而言會減輕很多。
【3】對于新高一的學生們而言,及早規劃,提前確定未來專業方向,勢在必行。在新政下,志在理工科的同學們多會頂著壓力進行物化雙選,另一個小三門更可能會在壓力相對較小的生物、地理中進行選擇,考慮到醫學專業的高要求以及學科匹配度,物化生將會是一個更主流的選擇。另一方面,由于“物+化”專業所占據的高比例,不選物理的學生也沒有必要去選化學,不選化學的學生也沒有必要去選物理,因此志在人文社科的同學將大多會在政史地生中選擇三門。
綜上所述,未來上海高考加三選擇或將從3+3重回“3+1”文理分科的老路。即使規則上仍允許20種加三排列組合,但是客觀上僅存的選擇將會非常有限。
【4】由于物化兩門學科難度仍會很高,因此物化雙選的人數一定會有所下降。相應地,單選物理或選擇文科的考生比例勢必會在短期幾年有所增長。此消彼長下,物化雙選的競爭壓力將會下降,人文社科的競爭壓力將會增加,這也將體現在高考錄取分數線上。對于志在理工科的新高一學生來說,可以好好把握這個機遇,通過三年的規劃,提高物化成績,在24年高考時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5】雖然物化雙選將會是困難的選擇,但其也有潛在好處,因大學里以生命科學、化學為代表的很多理工類專業雖曾未要求必選物理,但進入大學后,仍要學習大學物理等課程。這就導致了很多高中沒選物理的上海考生進入大學后遇到了巨大的落差。新政之后,對于錄取至理工科的上海學生而言,大學里就可以實現更順利的銜接,而不用再重新撿起來。
【6】在原來的政策下,部分學生會因高二時的生地成績折戟而影響高三一年的備考心態。但在新政下,這一現象將不復存在,大家的備考過程將會更為公平。學生也會更貼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及未來規劃來選小三門,而不是盤算哪個科目更“劃算”,這同樣是教育公平的體現。
不得不說,今年上海新高一的學生們是艱難的一屆,作為新中考的第一屆,即將升入高一的他們,又遇到了高考政策的大調整,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任重而道遠。
任何新變化孕育著新機遇,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在當前形勢下,不宜慌亂,不宜盲從,更應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在雙減浪潮下,抓住課內學習的機遇,提高學習成績,以不變應萬變。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