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福利电影_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_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_亚洲91成人_中文字幕丁香五月

網站地圖 | XML地圖 | 輔導專題 | 三校生高復

思源教育免費服務熱線

主頁 > 新聞 > 最新資訊 > 中學生輔導 > 初中歷史常考經典題20例,簡答材料分析題匯總

初中歷史??冀浀漕}20例,簡答材料分析題匯總

日期:2021-08-31 13:08 點擊:


中國古代史部分

 

一 (分封制)

 

司馬炎(晉武帝)代魏后,認為曹魏失權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宗室拱衛中央皇室。鑒于宗族無力勤王的史實,在尚未統一全國時,就進行分封諸王,封27個同姓王,以郡建國。

西周、東周、漢朝,都曾經分封諸王,受封諸王獲得土地和人口,作為交換,他們也有保衛王畿、保護國君、交納貢賦等義務。但是,由于各諸侯王在封地內擁有絕對的統治權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在一定條件下,這些王國勢力逐步壯大,直接或間接威脅國君的安全,釀成諸王爭霸,征戰不斷。國君勢力衰微,甚至大權旁落,最終導致國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戰之中,阻礙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分封制也是會威脅中央集權統治的。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1)材料中“分封諸王”的制度名稱是什么?

(2)閱讀以上材料,從“分封諸王的作用和影響的角度”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參考答案:

(1)分封制。

(2)觀點:分封制鞏固了統治。

論述: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

 

觀點:分封制威脅中央集權統治。

論述:西周分封諸侯,造成日后周天子面臨諸侯割據混戰局面束手無策,嚴重威脅中央集權統治;西晉初年,晉武帝認為曹魏削弱所封諸王的勢力,導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諸王。后來到晉惠帝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16年,嚴重削弱了西晉中央政權的勢力,西晉從此衰落。

 

二(商鞅變法)

 

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戰國策·秦策》

 

觀點: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裕強大。

論述: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通過獎勵軍功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統一度量衡等措施,使得秦國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論: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強大起來,說明變法是富國強兵之道。

 

三(秦始皇)

 

秦王朝開創的華夏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正是這個偉大的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承載著中華文明古往今來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來的中國歷史歷盡滄桑,也曾戰亂分裂,但是不管危機多么深重,由秦漢帝國開創的這一民族共同體問題能夠重新走上統一、安定的大道,重現蓬勃生機。

——摘自《中華文明》解說詞

(1)秦朝的建立者是誰?

(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6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參考答案:

(1)秦始皇。

 (2)觀點1:由秦漢帝國開創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能夠重新走上統一、安定的大道,重現蓬勃生機。

 論述:秦王嬴政統一全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各民族團結一致。漢武帝在位時,實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統局面。此后,中國歷史雖然經歷過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分裂割據時期,但最終會重新新走上統一、安定的大道,重現蓬勃生機。例如:隋朝重新統一南北,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分裂割據的局面,開創了隋唐300多年大一統的局面;元朝于1279年重新統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分裂割據的局面,開創了元、明、清600多年大一統局面;民國時期,我國雖然經歷過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但最終還是實現了國家統一。

 

觀點2:秦始皇的統治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制度的基礎。

論述: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秦始皇還通過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車軌和貨幣以及文字,修筑貫穿全國的馳道,加強中央集權,推動全國各地的經濟、文化的交流。秦始皇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系列措施,奠定了我國古代大一統制度的基礎。

 

四(漢武帝)

 

漢武帝在位54年,是中國古代統治年代比較長的帝王。漢武帝時代,西漢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期。漢武帝表現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在他統治期間,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             

------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觀點: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論述:漢武帝繼位后,頒布“推恩令”、實行監察制度、北擊匈奴、通使西域、統一思想,從而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西漢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期。尤其是其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思想,不僅成為西漢王朝的正統思想,而且成為延續兩千多年的漢文化的主流形態。

結論: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使得西漢王朝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五(絲綢之路)

 

公元前1世紀的某一天,古羅馬的執政官凱撒大帝穿著燦若朝霞的絲織長袍進入劇場,在場的百官以及貴夫人們驚嘆聲此起彼伏,覺得凱撒大帝簡直帥呆了。后來才知道,凱撒穿的天衣是用中國絲綢縫制的,于是穿中國錦衣繡服,成為當時男女貴族的流行時尚。

 

觀點:絲綢之路架通了中西交往的橋梁。

論述:沿著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等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汗血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把古老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連接起來,成為東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

結論:絲綢之路溝通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架通了中西交流的橋梁。

 

觀點:絲綢之路促進了民族交融。

論述:絲綢之路開通后,促進了我國西北地區的開發和發展,密切了漢族與沿途的回族、維吾爾族、藏族、土族、滿族等民族之間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

 

六(玄奘西行與鑒真東渡)

 

材料: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

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力,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

(1)由玄奘口授而成,記錄他親歷的書籍名稱是什么?

(2)從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加以論述。

參考答案:

(1)《大唐西域記》。

(2) 觀點1: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礎。

論述:材料中的玄奘和鑒真都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這是他們能夠成功到達目的地,實現人生理想的基礎。西漢的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的扣押,但他同樣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因此,他歷經十年,終于不辱使命,到達西域,最后回到長安,從而,開通了連接歐亞大陸的陸上通道——陸上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觀點2:唐朝的對外交流具有主動性、雙向性。

論述:唐朝的對外交流具有雙向性。一方面,唐朝與亞非地區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如唐朝的經濟文化對日本、天竺等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推動了各國的社會進步;另一方面,唐朝也在經濟文化交流中,成為一個開放的國家,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對之進行改造,使之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進一步促進自身經濟文化發展,使唐朝更加強大。

 

七(科舉制)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隋唐以后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婆e原來目的是為政府從民間提拔人才,打破貴族世襲的現象,以整頓吏制。相對于世襲、舉薦等選才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科舉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主要在其考核的內容與考試形式。由明代開始,科舉的考試內容陷入僵化,變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實際學識。大部分讀書人為應考,思想漸被狹隘的四書五經、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縛;無論是眼界、創造能力、獨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們能“一登龍門”,便自然能“身價十倍”。歷年來莘莘學子,俯首甘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過希望能一舉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說,科舉是一種籠絡、控制讀書人的有效方法,以鞏固其統治。清朝科舉制終于消亡。

從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現實的。每一制度,必須針對現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適應。制度須不斷生長,又須在現實環境、現實要求下生長。—選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中國科舉制誕生的標志是什么?

(2)請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科舉制的看法。(談其中一方面即可)

參考答案:

(1)605年,隋煬帝設進士科。

(2) 觀點1:隋唐科舉制是一種公平、公開、公正的用人制度。

論述:隋唐科舉制不問門第高低,出身低微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參加科舉考試,考試合格,方可做官,以致唐朝初年出現了許多科舉出身的名相房玄齡、孔穎達等,因此,相對于世襲、舉薦等選才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觀點2:科舉制是封建統治者籠絡、控制讀書人的方法。

隋唐統治者創立科舉制的目的是錄用更多有才學的讀書人為中央所用,打破貴族世襲的局面,從而籠絡了許多有才學的讀書人。到了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采用八股取士,考試范圍僅限于四書五經,規定考生只能按指定觀點作答,并且文體分為八個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觀點,造成讀書人為中試,成天攻讀四書五經,鉆研八股,而不講究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只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因此說科舉制是封建統治者籠絡、控制讀書人的方法。

 

觀點3:明清科舉制僵化了。

論述:由明代開始,科舉的考試內容僅限于四書五經,陷入僵化,變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實際學識,即考生必須按按指定觀點作答,并且文體分為八個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觀點。大部分讀書人為應考,成天攻讀四書五經,鉆研八股,而不講究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只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從而思想漸被狹隘的四書五經、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縛;無論是眼界、創造能力、獨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

 

觀點4:制度必須與時俱進。

論述:科舉制創立初,考試內容較多,而且形式多樣,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確實使中央政府籠絡了許多人才,造就了許多科舉出身的賢相。但到了明清時期,采取八股取士,其內容僅限于四書五經,觀點由朝廷指定,并且文體統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科舉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舉制度因為其不能適應對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廢除,因此說,制度必須與時俱進,才會具有活力,不斷完善和發展。

 

八(古代建筑與傳統文化)

 

①隋朝大運河,趙州橋

氣勢磅礴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貫穿五大水系,跨長2000多千米,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2014年6月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霧”;橋身兩側的欄桿、欄板還有雕刻有石獅和龍形等花紋,十分生動精美----“石獅不語觀天下,游龍巡水界疆域”。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它的設計開創了世界平拱橋建筑的先河,把人類造橋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觀點:大運河 趙州橋是驚世之作。

論述:隋朝的大運河,在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貫穿五大水系,跨長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趙州橋是,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橋,它開創了世界平拱橋建筑的先河,把人類造橋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是“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

結論:大運河與趙州橋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結晶,體現出了我國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力。

 

②(長城和故宮)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以長城和故宮為例……明長城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重點設防地段多用磚石砌筑,內填泥土石塊,工程堅固,形制結構更趨合理。不但在重略要地加修雙城乃至多道城墻,還在長城險要處構筑空心敵臺,既能“內衛戰卒”又可發炮射箭,大大提高了長城體系的整體防御功能……故宮更是“在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作品”,它的建筑形式雄偉、莊嚴,而且嚴謹、和諧,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級建筑群,是東方藝術建筑的結晶。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觀點:明長城與北京故宮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杰作。

論述:明長城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形制結構上更加堅固合理,整體防御功能大大提高;故宮建筑形式雄偉、莊嚴,而且嚴謹、和諧,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級建筑群,是東方建筑藝術的結晶。

結論:明長城與北京故宮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建筑,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和富有創新能力的象征。

 

③(文學,思想,中醫,科技)

觀點:豐富而優秀的中華文化遺產澤被后人。

論述:商周時期的甲骨文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的根,戰國時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東漢時期編著的《傷寒雜病論》有著深遠的世界影響。此外,還有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自西漢時成為我國傳統主流思想以來,對人類的發展有著 重要意義,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等等。可見,中華民族曾創造了許多優秀文化,并得到流傳,澤被后人。

 

九(閉關鎖國·滅亡)

 

與外界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事,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觀點:閉關鎖國必致滅亡

論述: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自守,不與外國往來;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只限定廣州一地的通商。這種盲目的排斥外來東西,人為地將自己和外界隔絕的政策,最終導致自己的落后挨打。

結論:人為隔絕導致落后,閉關鎖國必致滅亡。

 

中國近代史部分

 

十(中國固步自封)

 

在中國社會緩慢地發生變化的同時,出現了《海國圖志》等著作??上У氖?,在當時,對這兩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會因炮聲震撼而驚醒,中國社會卻在炮聲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觀點:解放思想是革舊鼎新的關鍵。

論述:鴉片戰爭后,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如魏源等開始睜眼看世界,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但由于封建統治者的固步自封,這些醒世之作收效甚微;而我們的東鄰日本卻付諸實際,通過明治維新向西方學習,擺脫民族危機,走上發展富強的道路。

結論:固步自封只會導致停滯不前。

 

十一(閉關鎖國)

 

17世紀中葉,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宣告資本主義時代到來之際,大清王朝最終戰勝腐朽的明王朝及農民起義軍;但清朝不是資產階級勢力的代表,因而建立的社會只能是一個新的封建王朝。這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發展趨勢。標志著封建社會發展鼎盛時期的“康乾盛世”,絕非資本主義化的歷史進程,它是中國封建社會集大成的代表。于是,它拒絕了傳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國遠隔于世界潮流之外。中國與西方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摘編自李治亭《康乾盛世與西方文明》

(1)材料中,當英國正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時,取代明朝的清朝統治者卻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感悟。

參考答案

(1)閉關鎖國。

(2)觀點:閉關鎖國導致落后挨打。

論述:清朝統治者空前強化皇權,實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從而阻礙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健康發展;由于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因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十二(鴉片戰爭)

 

材料:戰爭結束后,當得知英軍已經撤出長江,道光皇帝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軍。清政府的軍政大員彈冠相慶,有人形容當時文武百官的狀態:“大有雨過忘雷之意。”中國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點,魏源編撰的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國圖志》,第一次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帶著理性救國的態度,寫出了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對國家前途的思考。然而,這卻是一次無聲的吶喊。1840年炮聲,無法驚醒一個沉溺于自己深厚傳統的天朝迷夢。第一代探索者的聲音,是這樣微弱,變革連萌芽都沒有產生就已結束,歷史的悲劇在第一降臨時,人們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劇重演時人們才會感到切膚之痛。                       ——摘編自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復興之路·千年局變》

(1)材料中的“戰爭”指什么戰爭?

(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參考答案:

(1)鴉片戰爭。

(2)觀點:固步自封是清朝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因素。

論述:鴉片戰爭失敗后,清朝統治者不能吸取失敗教訓,不能虛心向西方學習,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因循守舊,不思進取與變革,沉溺于天朝上國的迷夢。中國仍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導致中國社會遠遠落后于西方。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清軍又是一敗涂地。

 

十三(洋務運動)

 

西方列強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敗,使中國少數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再次重新考慮他們傳統的準則和政策。他們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這一詞語本身出自儒家經典著作,在19世紀60年代,用來指通過移植西方的機械制造來保護中國文明。在這一點上,中國的領導者這時已準備超越軍事范疇,廣泛地將鐵路、輪船航線、機械工廠和應用科學包括在內。這一“自治”運動注定要失敗,因為它所基于的基本設想是荒謬的。

 

觀點: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外交困。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等。但洋務派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并沒有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在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

結論: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泉州質檢卷)觀點: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論述:洋務運動“師夷長技”,聘請外國專家,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如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等,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近代化的進程。1880年10月,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同時設立電報學堂,這是中國近代電訊事業的開始,推動了中國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從而深刻影響了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綜上所述,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十四(辛亥革命)

 

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先生曾經是一個被人家看作是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

 

觀點:

①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②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歷史巨變。

論述: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此,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結論: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③辛亥革命促使民主思想的傳播。

論述: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社會也出現了一系列新景觀,如剪發辮、改稱呼、著西裝等,中國社會向近代化進一步邁進。

結論:辛亥革命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十五(紅軍長征)

 

據統計,中央紅軍長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決戰,有235天用于白天行軍,有18天用于夜晚行軍;整個長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軍37公里;共翻越了18條山脈,其中5條山脈終年積雪;渡過了24條河流;穿越了11個??;占領過大小62個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的封鎖包圍;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陜北時,僅剩6500人,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3至4名戰士壯烈犧牲…….

 

觀點:紅軍的長征是艱苦卓絕的。

論述:1934年4月,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紅軍將士爬雪山、穿草地,還要與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進行殊死戰斗,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付出巨大犧牲的情況下,終于取得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

結論:長征是紅軍將士克服千難萬險的偉大壯舉.

 

十六(抗日戰爭)

 

70多年前,中國人民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贏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這一勝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民族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觀點: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

論述: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改變了中國任憑列強宰割奴役、瀕臨亡國的歷史;抗日戰爭第一次實現了全民族的抗戰,喚醒并振奮了民眾與民族精神;抗日戰爭的勝利也為中國贏得了應有的國家尊嚴,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結論: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

 

十七(開國大典)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毛澤東

 

觀點: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論述:從國內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從國際來看,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結論:新中國的成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中國現代史部分

 

十八(改革開放、經濟特區)

 

從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識。特區成為開放的基地,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聽說深圳治安比過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開始回來,原因之一就是就業多,收入增加了,物質條件也好多了,可見精神文明說到底是從物質文明來。

 

觀點1:建設經濟特區有利于中國的繁榮富強。

論述:建設經濟特區,可以增強同國外的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國,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

結論:建設經濟特區有利于中國社會現代主義化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觀點2:深圳特區的發展證明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論述:1992年,深圳的生產總值比經濟特區建立前的1979年增長了144倍,從改革開放前的邊陲農業小鎮變成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便于學習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經驗,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表明我國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十九(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共的政策從階級斗爭到經濟改革的大轉變,是中國革命手段的重大改變。確定鄧小平為中國最高領導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實現,鄧的改革程序才得以開始。

——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

(1)“中共的政策從階級斗爭到經濟改革的大轉變”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

參考答案:

(1)十一屆三中全會。

(2)觀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轉折。

論述: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組織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因此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二十(鄧小平)

 

1979年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選擇了鄧小平,標題是“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文中驚嘆:“一個嶄新的中國夢想者------鄧小平向世界打開了中央之國的大門,這是人類歷史上氣勢恢宏絕無僅有的壯舉!”鄧小平被評為《時代》周刊1978年“年度風云人物”。

觀點: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代表了中國新時代的形象。

論述:鄧小平促成了中美關系的正?;蜷_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在全會上提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啟動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引領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講座預告

最新活動

熱門課程

小小故事大王培訓

    您是否為孩子膽怯怯場而擔憂?您是否為孩...

藝術生文化課本科沖刺班

    課程優勢: (1)學員零起點;(2)緊扣考綱;...

小小主持人培訓

    您是否為孩子膽怯怯場而擔憂?您是否為孩...

三校生學業水平考雙休班

    2016級學業水平考,開設暑假班與秋季班,...

三校生5月考(本科)平日班

    2015級全日制本科目標班,開設暑假班與秋...

小小演說家培訓

    您是否為孩子膽怯怯場而擔憂?您是否為孩...

三校生3/5月兼顧班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標簽:
相關資訊

更多校區查詢

飲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 二十年教育經驗
  • 十余項教育大獎
  • 六萬余名學員順利畢業
思源logo尺寸220

總課程咨詢熱線:400-678-9493 服務時間:9:00-20:00,雙休日照常

手機網站訪問地址:http://m.scscjy.com/m/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 電話: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詢熱線:400-678-9493

在線咨詢

乘車路線

思源教育微信公眾號二維碼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臺

思源教育微信公眾號二維碼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復平臺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匯區思源教育培訓中心  滬ICP備11008344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8017號

国产家庭乱伦文码视频| 奇米人妻| 欧美性爱二区aaa| 手机在线日本| 免费乱伦一二三| 草在线在线| 免费观看黄色网址|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母乳人妻爽上天| 中文字幕人妻出张| 欧美性受xxxx黑人猛交| 浪久久av| 亚洲人成网站色www| 色情天堂网| seyouyouav| 人人操人人玩人人摸| 麻豆久久久久久久久| 91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交换A片|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熟女领导| 九九热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26uuu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 久久九九欧美性爱深喉| 亚洲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欧美性受xxxx黑人猛交| 啪啪日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r| 美女a片免费| 爱综合网| 熟女色wwwcom| 亚洲性香港陈冠希在线| 久久99三区| 久草视频WWW| 无码黄片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91人妻人人爽人| 操老师国产精品| 香港二级精品高清| 牛牛免费视频| 适合夫妻二人看的小众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