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6-08 09:46 點擊:
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
涵養新時代品格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文化考試上海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評析。
專家一致認為,今年的語文試卷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堅持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守正創新,考查核心素養,落實教學評一致,符合高校人才選拔要求。
試卷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考生提升思想道德修養,促進新時代高尚品格的形成。默寫中《論語·衛靈公》《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名句、詩歌《酬李少府見贈》、文言文《儒賈傳》《游京師郭南廢園記》等材料所傳達的堅貞、豁達、義善、樂道等品格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社科類現代文節選自關于進化論的科普著作,談及倫理道德和法律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有利于考生增強道德觀念,堅守社會約束機制。寫作題激發考生求知欲,啟發考生全面思考探索精神應有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揮語文學科“以文化人”的功能。
試卷在反映時代風貌、科技進步的同時,致敬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引導考生樹立文化自信。積累運用部分充電機器人的材料,貼近現代生活實際,反映時代新風貌。文學類現代文《篾匠阿爺》禮贊勞動的價值和工匠精神,思考時代進步對傳統手工藝的影響,意味悠長,實現“以美育人”的功能。
試卷以新課標為命題依據,緊扣學習任務群,創設貼近考生學習、生活實際的情境,考查考生核心素養發展水平。
試卷中滲透了新課標學習任務群的理念,注重整本書閱讀、多文本閱讀的方法養成。社科類現代文閱讀部分兼顧“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學習任務群的要求,考查考生利用圖書目錄、試讀內容、讀者評論等把握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旨趣的能力。同時又要求考生對有偏頗的讀者評論表達自己的看法,考查其理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文言文《儒賈傳》閱讀試題引導考生比較作者小序與正文中傳主的話,在辨析多個文本不同觀點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些試題有利于綜合、深入地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
試卷創設了多樣的情境,如修改給老師的邀請函、閱讀圖書館網頁內容、體會篾匠的內心世界、分析給傳主的新店取名“義善坊”的原因;還設置了以情境為載體的綜合性試題,如請考生綜合多方面信息寫一條讀者評論。這類試題讓考生在真實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養發展水平,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試卷整體結構、分值比例、題型、題量基本保持穩定,試題難度設置嚴格依據學業質量標準,具有較好的區分度,有利于科學選拔和人才培養。
試卷在創新試題形式的同時,選材方面亦有突破。如文言文《儒賈傳》以“儒賈”形象引導考生關注商人身上的“儒者之行”,使考生能夠立足文本,多角度認識、評價人物形象。
全卷或顯性或隱性地關聯教材內容。文學類現代文《篾匠阿爺》的主人公在時代變化中堅守自我,彰顯工匠精神,與以“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為主題的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呼應;古詩文相關考查內容關聯部分課文中體現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追求;社科類現代文閱讀試題涉及“邏輯謬誤”,須以統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的學習為基礎。試卷的選材和設題均引導高中語文教學關注課堂,重視教材,優化師生的教與學。
寫作,不僅僅需要好奇心
6月7日上午,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文化考試(簡稱“秋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后,市教育考試院第一時間公布了2023年上海市秋考作文題目: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進行了評析。大家一致認為,2023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明確回應了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貼近考生生活,倡導真情實感,在延續歷年來思辨性傳統的同時,穩中求進。
教育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建設教育強國,加強創新性人才的自主培養,是強國興教的重要任務。青年人正在開啟探索“陌生世界”的征程,正處于逐漸融入社會生活的關鍵階段。堅定積極樂觀的理想信念,引導考生進行正確、深入的思考,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重點。2023年上海高考語文寫作題明確回應了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任務要求,引領考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省思個體生命與外在世界的關聯、個體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題目圍繞作為天性的“好奇心”進行發問,啟發考生繼續深入思考,從而喚起考生的寫作激情,引導他們聯系實際,發現人們“樂意探索陌生世界”豐富的內驅力和原動力,充分體現出對青年人精神成長的關懷和引導。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切合青年考生的心智發展、思考興趣和思維特點。一方面,“樂意”“探索”“陌生世界”“好奇心”等詞語、概念都是語文課業學習中的常識基礎,是考生們耳熟能詳的;另一方面,這一問題本身與他們的實際生活也十分貼近,真正做到了“我手寫我心”,發揮個人智慧,寫出真情實感。
具體來看,考生在開闊的思考空間中,將感性所悟與理性所思相結合,將人文藝術與自然科學相聯系,凡古往今來種種“陌生世界”,個體成長過程中的具體經驗,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對象和素材。題目的豐富內涵使考生在寫作時能夠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理可講,人人都有“用武之地”,還能夠充分呈現其思維品質和人文素養。不僅符合選拔性考試的要求,而且對于促進考生個體成長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寫作題用語簡潔明快,含義清晰易懂,便于考生很快領會寫作意圖和文章要求,融合了考查的科學性與語文之美。題目于發問中寓啟迪,循循善誘,對于考生入題寫作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面對“陌生世界”的探索,“好奇心”往往是起始,還有求知欲、實踐力、使命感,更有家國情懷。考生在寫作“探索”的過程中,體現新時代對于自主創新人才的自覺與自省。
題目保持了歷年上海高考寫作題注重思辨性的特點,又對思辨的路徑做出進一步開拓,引導考生切實探究問題,進行深入寫作,凸顯了語文寫作教學對于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既呈現出今年寫作題穩中求進的氣象,又彰顯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青春氣質。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