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1-02 10:26 點擊:
【2020屆楊浦一模】
一本好書,我們往往先把它買下來,然后拋諸腦后:一首好詩,我們總是先把它收藏起來,然后再難想到細細地咀嚼它、品味它。我們似乎占有了很多東西,但是它們卻從未真正豐富過我們的心靈。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學生范文】
唯有思想不可買
在這個物質條件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擁有滿櫥滿柜的書籍已然成為常態。然而我不禁欲發問:這些充盈著知識的寶貴財富真的是你的嗎?
當下似乎有一種現象:一本好書,我們往往先把它買下來隨后拋諸腦后;一首好詩,我們急于收藏卻并不細細咀嚼、品味它。我們似手占有了很多東西,但是它們卻從未真正起到好的書籍、好詩歌原本的作用,從未真正豐富過我們的心靈。
愚以為,此類現象的背后是殘酷的、須得警醒的事實:我們對于自我實現的思考層次太低了。
從主觀的角度看,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便是人們已有了珍藏好物的意識。這是成為自我實現者的基石之一,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給予我們物質豐滿的產物。然而,我們一心邁步登上通往山頂的路,卻遺忘了自我實現的本質:對自我的清醒認識。人們往往“買”卻不“看”,只是一味地盲目地追隨大眾口中的“好的東西”。他們用滿櫥滿柜的書籍、詩集來“裝文藝”,甚至裝富裝懂,可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們空有自我實現的想法,即“我要成為更好的完善的自己”,但又把這些念頭高高掛起,成了噱頭。歸根結底,人們缺乏的是對自我實現的具體規劃,即“我能用我買的、收藏的好物做些什么”。
同時,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時代對人們的思想進步有推進作用,這一點不可否認。但也將人們裹挾在其洪流中令其迷失了追尋自我的方向。我國古代儒家的積極入世情懷感染了萬千儒生“修身治國平天下”,從而為萬世開太平而讀書,這種“讀”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并且由于當時的物質條件的普及程度并不如當下,有許多“君子不為外物所累”的學說,諸如《隨園記》所提的“圣人不凝滯于物”。反觀當下,因物欲橫流,人們或主動或被動地奔波謀生,又何來時間靜下心來手捧詩書,實現“氣自華”呢?
是以此類現象無疑是可怖的,看似興盛的由古人、現人智慧凝聚而成的文學乃至文明正逐漸走向“偽興盛”而式微。如何方能破除主觀、客觀上帶來的枷鎖,真正擁有自我規劃、加深對自我實現的思考層次呢?我想唯有陳寅恪先生的那句“獨立之思想”。在時代浪潮、自我迷茫中,唯有保持清醒的意識,不因身處群體便成了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提及的“陷入群體而失去特征的個體”時方能做到有自我規劃,而絕非人云亦云,買書而不品味之,使它堆在書架上積灰、納垢。
《默讀》中說,美好的瓷器最害怕的并非是亂跑的貓,而是未意識到自己易碎。我想人們如若未意識到自己目前的態度是錯誤的,那么他們終究無法實現自我,更別提弗洛伊德“三我”理論中的最后一重利他主義的“超越”了。弗里德曼曾說:“人唯有思想是不能用錢買到的”,我們須得謹記。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